物流中心存货控制管理作用和冷链物流发展


传统意义上的存货是指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,现代物流管理对存货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,存货可以理解为流转过程中处于停歇状态的货品,所以说处于JIT管理中的货品,直接转运中的货品,并且在长途运输中的货品都在存货控制管理的范围内。
存货管理与仓储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,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主要是指对于仓库和仓储作业的管理,存货管理主要是对库存商品数量控制的管理,但是二者又是紧密联系的,因为仓储管理和存货管理都属于物流中心的主要工作,它们都围绕如何保证仓库的正常运转而展开,比如,确定每次订货批量的大小是存货管理的任务,而决策时所用的数据资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仓储管理中的工作记录,所以,如果要提高仓库作业水平,二者是缺一不可的。
物流中心存货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个:一是保证供应,二是降低成本,首先是保证商品供应,不出现缺货情况,保留库存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能够随时满足商品需求,无论是生产,流通还是消费,都离不开库存商品,物流中心的第一任务就是要保证供给,但是如果盲目地追求供应不间断而增加存货量,就会带来存货积压的风险,还会增加仓储管理的成本,因此,存货管理的重要目标还包括降低成本。
目前我国冷链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,虽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冷链食品的消费逐年迅速增长,前景光明,但目前从总体上来看,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不容乐观,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相比,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,就是和国内的其他产品的物流相比,也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,主要表现在:。
1,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,运输损耗巨大。
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滞后,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,目前运营中的冷冻冷藏运输设施陈旧,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,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,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,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冷链保障,造成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。
2,冷冻冷藏业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冷链系统。
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冷冻冷藏链,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无法得到控制和整合,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,不可避免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,影响了冷冻冷藏业的资源整合与行业推动。